視頻制作:中國青年報?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杜鵬 呂沁東
中青在線訊(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李翀)對于年輕的清漂工劉波來說,長江上一年四季最直觀的表現不是沿岸的風景變換,而是江面上四時不同的漂浮物。
每年9~11月是長江三峽蓄水期,上游的玉米到了收獲的時節,清漂船上就會堆滿剛剛打撈上來的成堆玉米稈;冬天,長江兩岸的雜草被江水沖刷后,也會漂浮在江面上;初春時節,江面還會有成片的青綠色浮萍;而最近,是長江一年中的汛期,江水裹著黃色的泥沙滾滾而下,上游的樹枝、雜草也隨之而來。
7月,正是重慶最熱的時候。正午時分,清漂船的甲板溫度接近70攝氏度。駕駛室內溫度也超過40攝氏度,只有一個白色小風扇扭動著脖子,給駕駛艙間或送來一陣濕熱的風。劉波和幾位同事嫻熟地操作著這臺清漂船,朝著不遠處漂浮的一堆樹木殘枝開去。伴隨著轟鳴的馬達聲和機械履帶“咔咔”的轉動聲,沿途江面漂浮的垃圾被卷上甲板,在上面堆起一座“小山”。
他所屬的清漂團隊,要負責長江干流萬州段83公里,以及萬州轄區內25條次級河流的清漂工作。類似的景象也會出現在長江的不少航段上,2003年,三峽庫區開始蓄水,上游水流速度減緩,江上的漂浮物增多,為了保證水質清潔和航道通暢,各個航段開始組織清漂工作。
每年5月,長江進入汛期,水量加大,干流、次級河流以及消落帶上的漂浮物、垃圾數量增多。這也是劉波和同事們清漂任務最繁重的時候。一天下來,他們至少清漂垃圾150噸。
2018年7月29日,重慶市萬州區,幾艘清漂船在工作。 長江干流萬州段岸線長83公里,江面面積148平方公里。據了解,萬州水域清漂年均出動清漂船只6000余船次,作業人員1.8萬人次,打撈轉運清漂垃圾1.7萬噸,年均清理消落區各類垃圾1.3萬噸,接收、轉運船舶廢棄物2000余噸。 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 趙迪攝
雖然工作辛苦,但是每次看到清漂船過境后干凈的江面,劉波都覺得甚是自豪。他說自己生來跟水有緣,小時候,父親給起的名字自帶“水”屬性,在他幼時成長的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鄉,一條叫做瀼渡河的河流從家門口匆匆淌過。父親曾告訴他,這條河一路南下,最終在萬州城區匯入了長江。
2018年7月29日,重慶市萬州區,清漂工劉波。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 趙迪\攝
如同瀼渡河最終奔流入江一樣,劉波的人生軌跡也和長江緊緊相連。從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后,他原本在青島從事船務工作,因為“想離父母更近一些”,他在2014年回到萬州。沒曾想,下了海船,又上了清漂船。
但第二次“上船”讓他的父母很不高興,“辛辛苦苦培養出一個學生,卻選擇回來撿垃圾。”劉波懂得父母的心情,有一次,他們到江邊散步,他指著潔凈的江面,告訴父母“你們看,長江現在變得越來越干凈,其中有一份是你們兒子的功勞。”
老清漂人王平說劉波還算趕上了好時候。2009年,萬州擁有了第一臺全自動機械化清漂船。在此之前,清漂人員都是沿江的漁民駕駛自家的漁船,帶著平常打漁的兜網,在江面上一點一點地打撈,“完全就是人工一點一點的撈,比不得現在的全機械化,這條清漂船能頂以前的十條船。”王平是萬州最早的一批清漂工,黝黑發亮的皮膚記錄了他在江上風吹日曬的十五年。
如今,萬州已經擁有4條全自動化機械打撈船。據萬州區環衛處副主任陳渝介紹,長江萬州段的清漂垃圾最多時每天可達150噸,其中有90%的垃圾都由這4艘履帶式機械化專業清漂船作業完成。
機械清漂船的投入,對清漂工人的技術要求也提高了不少,像劉波一樣擁有學歷和技術的年輕人加入到了清漂工作中。每天早上六點,劉波準時登船,第一件事情就是鉆進機艙狹窄空間里,檢查主機和發電機的運轉情況。隨后,他爬上甲板解開纜繩,太陽從他身后的江面上升起,馬達聲推著清漂船離開口岸,劉波一天的工作就又開始了。
“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,兒子為娘洗頭,我們為長江河清漂,這都是應該做的事情。”如今,劉波已經做清漂人5年,起初因為這份工作“聽起來不怎么體面”,再加上太過忙碌,“沒有時間'耍對象'。”后來經人介紹,找到了一位理解自己的愛人,如今孩子已經一歲半。他仍然少有時間陪伴家人,只能早上離家的時候,為老婆兒子燒好熱水,晚上8點回家,再給兒子洗洗尿布。
“風里來、浪里走、水上漂、船上撈”,清漂人的日子就這樣流淌在長江水里。劉波站在船頭,來來回回地“瞭望”,不僅看到了大自然的四季,也看到了長江生態保護的春天。“以前打撈的東西里會有很多白色垃圾,現在生活垃圾白色垃圾越來越少,主要就是樹木、雜草、動物尸體等自然垃圾為主。”
現在,劉波也能像許多老師傅一樣,“隨便拍一張兩岸的風景,都能認出來那是哪個位置。”今后,他打算繼續做這份工作,直到長江不再需要清漂人。
【編輯:李伊涵】